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本館典藏推選

臺博館以人類學、地學、動物學、植物學及文化資產等領域見長,目前藏品數量逾11萬件,種類包含了臺灣本土的人文資產與自然生態物件,深富歷史意義與代表性。
重要的藏品類別包括:臺灣原住民文物、臺灣史前文化遺物、臺灣歷史與民俗文物、東南亞與大洋洲地區南島民族文物、岩礦、化石、魚類、貝類、哺乳類、鳥類、昆蟲、維管束植物、海藻與微細藻類標本等。

典藏資源檢索: http://collections.culture.tw/ntm_cms/


臺博館建築

「臺灣博物館系統」下四大館舍,臺博館本館、古生物館、南門館與鐵道部展館之建物本身皆是重要文化資產。臺博本館館舍於1915年落成,外觀設計採希臘神殿立面加上羅馬萬神殿的穹窿,以臺灣產檜木建造屋頂屋架,並舖設銅板瓦。室內柱列上精緻的芼茛葉與漩渦狀裝飾,與大廳上方彩色鑲嵌玻璃採光窗,皆是建築重要特色。

古生物館為日本勸業銀行1933年改建之新廈,建築風格屬古典主義,細部精緻,以仿石材質感及厚重量體展現銀行之穩重感與帝國之宏偉。南門館原是1899年設立,專事生產樟腦與鴉片之南門工廠。園區內「紅樓」為1914年落成之樟腦倉庫; 「小白宮」石材來自臺北城牆,是明治時期建造之鴉片原料倉。鐵道部及周邊附屬建築群於1918年起建至1943年,見證臺灣交通運輸、產業經濟與都市發展之景象。主建築廳舍為日治時期官署罕見之磚木構造的英國都鐸式風格。


人文臺灣

臺灣島上人類的歷史雖不長,卻有頻繁的族群互動與文化接觸,所留下的歷史 軌跡亦可在本館的典藏中看得見,構成今日本館多樣而複雜的收藏,也代表著 這塊土地上人類活動的曲折。

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

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1909高橋雲亭摹本)「藍地黃虎旗」為1895年成立的「臺灣民主國」之國旗。日軍入臺後本旗被獻入皇宮,至今下落不明。1909年,臺灣總督府委請日本畫家高橋雲亭依原旗摹繪一幅黃虎旗,完成後送交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典藏迄今,並於2016年受文化部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為國寶。

康熙臺灣輿圖

「康熙臺灣輿圖」是已知中國現存最早的單幅彩繪卷軸臺灣全圖,全圖絹本設色,橫長536公分,縱寬66公分。 內容年代約在清康熙38至43(1699~1704)年間。全圖筆法細膩,設色精美,被譽為臺灣古地圖之最,亦是國立臺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臺灣番社圖

「臺灣番社圖」,共四幅,為清人徐澍繪於1820年12月(清嘉慶25年)。內容描繪清代早期臺灣西部平埔族群各種風俗與生活情形。

騰雲號

臺灣最早蒸氣火車頭之一的「騰雲號」,於劉銘傳建設臺灣鐵路後即開始服役,一九二四年功成身退。




自然臺灣

臺灣豐富的環境造就舉世聞名的生物多樣性,其中具有相當高比例之臺灣特有 種或特有亞種動植物。 本館多年來蒐藏及調查研究臺灣本土性動植物,珍藏許多現在已難得一見之物種標本,讓我們在環境變遷的當下,反思維護生物多樣性之重要性。


臺灣雲豹

臺灣唯一的大型貓科動物,於2013年宣告滅絕。

臺灣獼猴

為臺灣特有種,是人類之外,臺灣唯一的靈長類動物,具有高度的社會組織。

臺灣山羌

為臺灣特有亞種,屬於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分佈於0~3,000公尺的森林,會發出短促似犬吠的叫聲。

臺灣藍鵲

為臺灣特有種,俗稱長尾山娘,體深藍色,尾長末端白色,常成群排成縱列飛行;雜食性。

黑長尾雉

為臺灣珍貴稀有的特有種,雄性臉紅、體藍紫色,長尾羽黑白相間,有「迷霧中的王者」之稱。第一隻完整的黑長尾雄雉標本由館員菊池米太郎所採集。

臺灣黑熊

臺灣特有亞種,並且是臺灣唯一的原生熊類,過去曾廣泛分布在海拔100公尺 以上的森林地帶,近年來因自然環境過度開發及人為活動頻繁,使得黑熊的數量和分布範圍皆大幅縮減。

梅花鹿

為臺灣特有亞種,梅花鹿從前遍佈於低海拔山丘,但由於過度的濫捕及棲地的 破壞,在野外已經絕跡;惟現今高雄、綠島地區尚有大量飼養,如何使梅花鹿回歸自然是當前自然保育人員努力的課題之一。

臺北樹蛙

為臺灣特有種,屬保育類動物,棲息於溪邊、池塘的矮灌叢泥地。以節肢動物為食。

寬尾鳳蝶

臺灣特有種保育類蝴蝶,為館員素木得一發表新種命名。產於中、北部 1,000~2,000公尺的樹林區,幼蟲以臺灣檫樹為食。

臺灣大鍬形蟲

為臺灣特有種,分佈於200~2000公尺山區之闊葉林及針闊混合林,幼蟲取食 殼斗科植物的朽木。列為保育動物,族群數量原本就不大,加上濫捕更加岌岌可危。

臺灣鉤吻鮭

俗稱櫻花鉤吻鮭,為臺灣特有亞種,也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推論是冰河時期遺留在臺灣高山溪流的孓遺生物,在生物地理分布上有其重要性。

臺灣苔

因首次在臺灣採到故命名臺灣苔,其屬名Taiwanobryum是以taiwan為字首 ,bryum為字尾組合而成,在臺灣地區主要為附生植物,石生且在偏北方溫帶的棲地。

紅茄苳

臺灣的紅茄苳最早記錄出現在1896年,高雄灣是早期臺灣最好的紅樹林觀察地 區,1958年港口擴建時砍除部分植株,1959年記錄當地僅剩22株,目前臺灣地區已無原生的紅茄苳。

臺灣小檗(以川上為名的植物)

臺博館的第一任館長為川上瀧彌,也是當時「有用植物調查計畫」的主持人, 為臺灣的植物調查與研究奠下根基。臺灣小檗生長在中央山脈高海拔地區,為紀念川上瀧彌而以其姓氏為種小名。

臺灣一葉蘭

臺灣特有種蘭科植物。野生的臺灣一葉蘭通常成群附生於海拔2000公尺左右,佈滿苔癬的潮濕樹幹或岩壁上;因為植物體的組成是一個假球莖和一片葉子, 而被稱為一葉蘭。

北投石

北投石為溫泉沉澱出來含放射性元素-鐳的礦物結晶,由館員岡本要八郎發現 。世上產地僅有臺灣北投溫泉與日本玉川溫泉,是唯一以臺灣地名命名的國寶級礦物。

文石

文石的產地只在義大利的西西里島與臺灣,澎湖文石聞名世界已數百年。組成文石的礦物群,先後形成不同顏色與條紋的同心圓,花紋特殊而美麗。

龍宮貝翁龍螺

龍宮翁戎螺俗稱龍宮貝,古生物學家以為它在第三紀已經完全絕滅,但19世紀末期卻發現了現生種,而被視為「活化石」。因其美麗且極為稀少而受重視。



臺博館守護精靈

臺博館挑選經典藏品發展出七隻吉祥物家族「守護精靈」,有藍地黃虎旗「虎寶」、臺灣水鹿「小忙鹿」、臺灣雲豹「如雲」、黑長尾雉/帝雉「帝弟」、臺博館銅牛「金銅童」、臺灣狐蝠「小蝠星」以及臺灣樟樹花「老樟」。



認識守護精靈:https://www.ntm.gov.tw/submenu_406.html
臺博館守護精靈非專屬授權內容.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