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內首次之大型琥珀特展,展品總數多達五百餘件(組),展示內容涵蓋古生物奧秘與東、西方文明歷史,融合科學、人文和藝術等面向,除可對比生活在數千萬年前的古老生物和現生的動、植物之間的差異外,各式東、西方琥珀文物亦充滿人文藝術價值。
時間:2013-04-21 ~ 2016-12-31
別以為臺灣的農業技術傲視全球,物產豐富,不會有糧食危機!事實上臺灣的糧食自給率逐年下降,目前僅約32%,隨時有斷糧的風險。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因此策劃主辦「糧食方舟」特展(Food Ark),自本(102)年3月12日起至9月22日於該館展出,以「糧食無國界,我們未來的糧食在哪裡?」為主軸,介紹......
時間:2013-03-07 ~ 2016-12-31
由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主辦、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合辦、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台灣珊瑚礁學會協辦之臺灣「礁」點‧東沙環礁特展(The Dongsha Atoll),自本(101)年12月28日起至102年9月1日於臺博館展出,規劃有「龍王指環」、「海洋寶藏」、「守護海龍宮」與互動學習區四大主軸,......
時間:2012-12-26 ~ 2016-12-31
由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之臺灣百年國寶文物木乃伊「柯象」,自本(101)年12月18起於臺博館展出至102年4月21日止。該件被稱為「柯象」的木乃伊,是臺灣現存最早、歷史最久的木乃伊,依據文獻記載,約出現在西元1878(清光緒4)年,距今已逾130年,其為當年雲林縣大埤鄉當地一位民間信仰者柯象......
時間:2012-12-18 ~ 2016-12-31
黃虎旗為見證臺灣歷史關鍵年代的巨幅彩繪旗幟,與「康熙臺灣輿圖」、「鄭成功畫像」並列為為臺博館藏三大鎮館重要藏品,去(100)年完成修護作業,驚訝的發現埋藏在厚重覆背紙超過三十餘年的背面,竟有另一隻樣貌略有不同的老虎,原來黃虎旗居然是雙面的!該展即根據所有修復過程中蒐集之資訊,對外公開重新還原黃虎旗的......
時間:2012-12-14 ~ 2016-12-31
本展以地、動、植三大主題的細部攝影影像為主,透過光學和電子顯微鏡等科學儀器揭露大自然精巧的設計,如植物花粉、鳥類的羽毛、礦石的結晶等,這些看起來美麗奇幻的構造不但提供生物獨特的生存功能,同時也有著單純的美感,猶如天然的工藝藝術,觀眾可由此展一窺自然的奧妙,更可增進對博物館研究及自然史的興趣,更期待博......
時間:2012-11-12 ~ 2014-12-31
精選臺博館典藏之28件排灣族大龜文社古文物首次返回屏東縣獅子鄉文物陳列館展出,其中「牡丹社事件蕃社歸順保護旗」為1874年清末「牡丹社事件」,日軍進攻牡丹社時,沿路發給對日軍友好原住民部落的「保護旗」。當時,中心崙南社(大龜文社分支)頭目為了保護疆土及各部落生命,被迫接受此旗以免成為日軍攻擊的對象。......
時間:2012-09-26 ~ 2016-12-31
展覽規劃有「發現─地質大世紀」、「烈焰─火山面面觀」、「跳躍─斷層的變動」、「震撼─洪水的力量」、「挑戰─災害與重建」、「希望─寶島的未來」等展區,展出大臺北都會周遭及其他地區的地質與環境相關知識,包括首次展出臺北盆地地下岩心標本,其利用專用的鑽頭以及挖掘鑚機從從臺北盆地各處挖掘出來,長度結構都不同......
時間:2012-09-03 ~ 2016-12-31
獨具慧「眼」─臺灣文石特展展出超過一千件文石,是臺灣首度也是規模最大的文石特展。最吸睛者為臺博館典藏之創館日籍礦物學家岡本要八郎(1876-1960)採集的文石標本,其於西元1909年在《地質學雜誌》發表之「澎湖島產之文石乃屬霰石」是世界上最早的文石礦物學研究文獻。以現在科學角度來看,「文石」係指產......
時間:2012-08-21 ~ 2016-12-31
各種文化,或高雅或通俗,或精緻或粗糙,或創新或守舊……在此碰撞、競爭。上海既是吸納者,也是輸出者。海派文化的崛起,是特定時代、特定環境的產物。繽紛的霓虹燈下,群星璀璨,已成為人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上海以寬容、兼收並蓄的環境,使文化染上了多元的色彩。1843年11月,上海對外開埠,逐漸形成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