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長褲、包鞋:防蟲叮蛇咬。
(2) 相機、手機:拍照記錄。
(3) 標準尺:幫助日後從照片上瞭解實際物體大小,可以用一般的尺或悠遊卡代替。
(4) 素描工具:手繪記錄。
(5) 錄音機、手機:錄製動物聲音。
(6) 望遠鏡:觀察鳥類或樹木(樹冠層)物候調查
(7) 手機顯微鏡:觀察植物或昆蟲細部構造。
(8) 生物圖鑑:幫助當場鑑定物種。
(9) 雨具:防雨。
(10) 乾淨夾鏈袋:收集自然掉落的動植物部位。
(11) 飲用水:防止中暑。
(12) 防曬用品:日間強烈日曬下使用。
(13) 手電筒:夜間觀察用。
(1)鳥類觀察法(陳禹安提供):觀察高峰時間為日出後1-2個小時與日落前1-2個小時,確定鳥類繁殖季節也是增加觀察成功率的重點之一。
a.左右逼近法:同「聽音辨位法」,依循聲音來源尋找動物所在。
b.呷好倒相報法:兩人一組,互相支援照應。
c.碎碎念特徵記憶法:觀察到鳥卻無法立即鑑定物種,當下趕快記住(碎碎念)鳥類的外型與行為特徵,等到有網路或圖鑑在手時可有效比對物種。
d.守株待兔法:利用廣大鳥友經驗值與資訊,得知特定鳥類偏好的棲地,並依循鳥類作息於該處埋伏。
(2)蛙類觀察法:查詢青蛙偏好的棲地類型與繁殖季時間,採聽音辨位法(夜間關閉燈源,保持安靜,依循聲音來源尋找青蛙所在)。
(3)一般記錄:記錄動物出現的地點、位置(草叢/樹冠層/樹中層……)、數量(1隻/…/10隻以上)、行為(覓食/休憩/追逐/打鬥/求偶/理毛……)。
(1)什麼是「物候」?生物的週期性現象,通常強調季節性的變化。
(2)植物物候調查項目:萌蘗、開花、葉變色、落葉、結果……。
(1) 不要餵食野生動物,以免影響動物健康與其正常行為。
(2) 不要亂丟垃圾。
(3) 避免於拍照時用食物或播放音檔引誘動物。
(4) 避免直接接觸野生動物。
(5) 避免觀察植物時折枝。
(6) 都市內注意交通安全與空氣品質。
(7) 望遠鏡使用前請調整眼距與焦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