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許正德 教案設計/蔡孟穎
本活動的目標是藉由教導植物的特徵辨識,引導找尋並觀察樹木形態和物候,並量測樹木樹高和胸高直徑,學習換算碳貯存量,進而得知人的每個行為所排放的碳量,啟發自我反思對於地球暖化的因果報應。
接著我們化身小醫生做小學生身體健康檢查一般實地親身量測樹木,每個人小時候都有過身體健康檢查的經驗,量身高、秤體重、測視力等等,同樣地,對於我們周遭每天上班、上學經過的樹木們,我們也想知道他們的身高、體重是多少,因此首先我們在教室內練習量測,大夥兒藉由量尺找到自己的130公分高的位置,也就是樹木胸高直徑的量測高度,另外藉由已知高度的天花板練習目測樹高,接著便到現場實地量測。
樹木是不會像小學生一樣站出來給醫生量的,所以各組一開始得先按圖索驥地找到樹木在哪裡,藉此訓練看圖和觀察的能力,並記錄下來當時樹木的物候狀態,接著分工合作量測樹高和胸高直徑,每種樹木實際上有不同的「疑難雜症」,有的長得歪歪斜斜的,有的分岔的厲害,在現場講師必須提醒學員遇到這類情況該怎麼解決,歪斜的樹要跟著樹幹傾斜方向量,分岔的就分開量兩次等等。
接著我們化身小醫生做小學生身體健康檢查一般實地親身量測樹木,每個人小時候都有過身體健康檢查的經驗,量身高、秤體重、測視力等等,同樣地,對於我們周遭每天上班、上學經過的樹木們,我們也想知道他們的身高、體重是多少,因此首先我們在教室內練習量測,大夥兒藉由量尺找到自己的130公分高的位置,也就是樹木胸高直徑的量測高度,另外藉由已知高度的天花板練習目測樹高,接著便到現場實地量測。
樹木是不會像小學生一樣站出來給醫生量的,所以各組一開始得先按圖索驥地找到樹木在哪裡,藉此訓練看圖和觀察的能力,並記錄下來當時樹木的物候狀態,接著分工合作量測樹高和胸高直徑,每種樹木實際上有不同的「疑難雜症」,有的長得歪歪斜斜的,有的分岔的厲害,在現場講師必須提醒學員遇到這類情況該怎麼解決,歪斜的樹要跟著樹幹傾斜方向量,分岔的就分開量兩次等等。
除了知道樹木的材積外,樹木科學家在計算碳吸存量時,還需要多考慮什麼呢?
名稱 | 代號 | 說明 | 單位 |
---|---|---|---|
碳吸存量 | C | 一整棵樹所含的碳量 | 公噸 |
材積 | V | 樹幹的體積 | 立方公尺 |
基本比重 | BD | 樹幹絕乾重量/生材體積 | 公噸/立方公尺 |
地上部擴展係數 | EFa | 地上部乾重/樹幹乾重 | |
根莖比 | 1+R | 1+地下部與地上部乾種比 | |
碳含量轉換係數 | CF | 生物量轉換成碳含量的比值 |
表一、林木材積式,DBH:胸高直徑(公分),H:樹高(公尺),F:形數。
物種 | 公式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 | |
---|---|---|---|
其他針葉樹 | log(V>x10)=3.4692+2.0052logDBH+0.5598logH+0.0077F | 農林航空測量隊1959 | |
樟樹 | V=4.89823x10 | 內容 | |
其他闊葉樹 | 內容內容 | 內容 |
表二、碳吸存量估算之木材基本比重(BD)、擴展係數(EF)
物種 | BCEFs=BDxEF | 1+R | CF |
---|---|---|---|
熱帶潮濕林 | 針葉樹(1.2)、闊葉樹(1.9) | 1.24 | 0.49 |
熱帶潮濕落葉林 | 針葉樹(1.0)、闊葉樹(2.05) | 1.24 | 0.49 |
熱帶雨林 | 針葉樹(1.0)、闊葉樹(2.05) | 1.37 | 0.49 |
註1、立木蓄積量介於21-40
註2、立木蓄積量介於41-60
在全球氣候變遷之暖化效應影響之下,這些都市的樹木持續地吸收二氧化碳,減緩溫室氣體的排放,經由比較開車、吃牛肉排放的碳量,每個人自我反思,一天中製造出多少碳排放呢?自習慣、飲食、交通至用電產品,是否可以減少些慾望、減少些碳排放呢?活動最終期望每位參與活動的人都能多存著一點這些思緒,並著手行動,地球暖化的問題或許便能找到根本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