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Maker創辦人--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江宏仁博士,推廣自製手機顯微鏡、手機光譜儀,希望每個臺灣家庭都可以入手一組專業的科學儀器,讓臺灣成為一個科學實驗島。
實驗室裡的專業顯微觀察設備成本高昂,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負擔的。但江老師發揮Maker精神,只要能了解其科學原理,他就能利用手邊的材料製做儀器;因此他應用顯微鏡的成像原理,搭配目前普及的智慧型手機,做出不輸實驗室的「手機顯微鏡」。手機顯微鏡到底厲害到什麼地步呢?讓我們來看看:
以下摘自科學影像部落格
1.極限顯微尺度的觀察
手機顯微鏡可以看到細胞大小的物體,為了擴展解析度,陸續也完成的數位相機模組與單眼相機模組,可以配合手機顯微鏡使用,使用一般數位相機Casio ZR15 觀察大鼠的子宮切片結果如下,可以清楚看到平滑肌與細胞核。
而使用單眼模組以Cannon 60D拍攝大鼠神經細胞,可以看到清楚的細胞本體與各種突觸的分布。手機顯微鏡結合更好的影像感測器,解析度可以到繞射極限,即使進行各種專業的研究也不會有問題。
2.偏光觀察的使用
手機顯微鏡基本的模組之一為偏光模組,可以進行專業的偏光觀測,包含一對偏光片與旋轉平台。如果使用偏光來觀測透明材料,可利用光彈效應了解其中的應力分布。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區域的分子受到的應力跟應變的程度。又或觀察塑膠膜,可以經由內部分子的排列結構,展現出夢幻的質感。胞核。
3.螢光的觀察使用
經由自製的螢光照明或是螢光模組,可以觀測到螢光晶體。或是螢光墨水的乾燥情形,可以看到表面力怎麼影響液滴的乾造結構。
4.繽紛微小生物與植物的觀察
因為有了方便的工具,生活中一點一滴裡所蘊藏的精心結構都可以被觀測到,像是朱槿花上的花粉,能用自然光的方式呈現出自然的顏色與表面的形狀被觀察。
周圍中,有太多太多精采用手機顯微鏡觀察跟照片沒法放下,也介紹不完,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觀賞科學maker社團的影片youtube頻道Scimage xScimaker (https://www.youtube.com/user/Scimage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