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博物館

臺博館的誕生

本館成立於1908年,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以自然史蒐藏為主要特色。當時的日本和西方國家,對於博物館的想像經常是從殖產興業的展示作為出發點,這也是為何臺博館一開始是由總督府工商部門或殖產部門負責的背景。1908年臺博館前身「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以下簡稱總督府博物館)的成立,是為了慶祝本島交通大動脈縱貫鐵路之南北全線通車,做為一系列空前盛大的通車儀式活動之一,準備透過展覽大力宣傳與介紹臺灣的建設。這部份的工作就交給殖產局,計畫展出臺灣本島各項產業的縮影,讓來賓對臺灣的概況能夠一目瞭然。一開始就參與整個展覽會和博物館籌劃工作的森丑之助就直接點明:「縱貫鐵路的全線開通,才是產生這座博物館的唯一動機。」

在展覽活動積極籌備過程中,臺灣總督府有一棟正在興建中的建築,準備作為彩票局辦公之用,其地點位於當時尚未完成的總督府建築基地(1919年完成)隔街後方,即今法務部廉政署所在地。台灣總督府原來就有發行彩票,曾經造成日本國內購買潮,而引起一些輿論反對,最後使得日本議會取消了彩票法令,這座興建中的彩票場因此失去使用目的。起初總督府將之借給殖產局商工課使用,準備在鐵路全線通車慶祝活動中作為臨時性的產業展覽場地,當時也有期待未來可以做為殖產局的常設標本室。原計畫中的「產業標本展覽會」就這樣移入彩票局館舍,成為「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原來只為慶祝縱貫鐵路通車典禮的臨時展覽會,變成了永久性的博物館陳列展示。「博物館」的名稱、概念、空間和體制,就這樣有些預料之外地在臺北誕生。

而當時由彩票局局長轉任殖產局局長的宮尾舜治說到:「這個殖產局博物館到底是什麼呢?雖說不像展覽會、也不像博覽會或產業博物館,但其目的絕不像外觀規模那麼小。我認為這座博物館是一所自然科學的博物館,將所有關於臺灣的動植物、礦物全蒐集起來並好好利用它們達到博物館的目的。其次才是把昔日消失的歷史文物陳列出來,使人一目了然。雖然難免疏漏,但以此為基礎,對以後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的世界學術是有貢獻的。如有外國人來臺考察,而在此具備文明組織及設備之臺北,而無可藉以知其產物之博物館,且無可因而識其歷史變遷之陳列所,那麼他們必以輕忽侮慢之眼看我臺北市。想到這裡,就往往會令人感傷,這是為什麼要努力蒐集的原因。」

這裡我們看到一開始就傾向於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主的思維,而且意識到博物館作為一種文明標識的重要性。1908年前後,日本各地的公共博物館案例並不多,但是臺灣已有臺南及臺北兩座博物館,雖然規模和收藏無法與當時日本帝室博物館和教育博物館相比,但以誕生的時間來說可算相當早。儘管博物館的行政歸屬一直在變化,人事預算也都非常欠缺,但自然史方向卻出人意料地持續展開。

臺博館1908年開館時的陳列品主要分為地質鑛物、植物、動物、人類器用、歷史及教育資料、農業材料、林業資料、水產物、鑛業資料、工藝品、貿易類等,加上其他共十二類。這些項目大致分屬於三個範疇:自然史、工藝產業和歷史文物。


標本數量總數12,723件,屬於自然史的標本佔了全部的四分之三,產業標本則佔四分之一。兩年之後的1910年,標本數又增加了近四千件,總數達16,806件。根據當時相關之報導和參與者之回憶,我們約略可以重建開展之現場佈置:「進了大門之後,首先引人注目的是林產部份,大空間裡以富麗堂皇的蓪草造花盒子為中心,四周為各種產業模型,旁邊是農產標本,有個高臺放置著這棟建築的原初主人,彩票抽籤器。有一間專門陳列工藝品標本,另有一間展示一些歷史相關資料。二樓入口大門上方有動物、左邊有昆蟲和植物,右側有水產的陳列,扶手的轉彎處是從蕃人沒收的廢槍五百枝,作為討蕃紀念而展示的。兒童室的上方陳列著蕃族之土俗品,其中作為貴賓室的一個角落有植物臘葉標本的陳列。事務室上面一個房間展示地質礦物,蕃俗室的牆壁掛有兩幅從警察本署送來的石川欽一郎所繪隘勇線油畫,一幅以東勢的北勢蕃地馬拉蕃山為中心,另一幅以大溪枕頭山為中心,各畫出該地區地勢山窟的情形。」


「一樓陳列農林產物暨輸入品,除日本產物之外,各官衙各會社所出品者,另外是藤田組精煉所模型(五十分之一)、金瓜石精煉所模型(四十分之一)和鹽田之模型等。參考室則廣列有關臺灣島歷史文物,主要來自地方州廳的提供,但是要盡網羅則相當費苦心,甚不容易。」


當時報導特別稱讚:「此博物館實可視為科學大博物館之進階,場地雖不免狹小,但能蒐集各種材料,備極陳列之巧,也可見經營之用心。」不過,顯然仍局限在制式的產品陳列方式,因此也有這樣的批評:「有關自然科學,如要以純正科學的方式展示,以當時而言還是非常困難的。結果成為產業館式的展示樣式,實屬不得已的事情,但相信已充分表達了本島的自然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