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緣起

本館的「植物部」在1908年創建時就設置,當時首任館長川上瀧彌及館員島田彌市、佐佐木舜一、森丑之助等都是極有貢獻的植物採集家與研究者,致力於臺灣植物調查及標本採集,為臺灣植物多樣性繪出基本藍圖。戰後的第一位館長陳兼善則力邀植物學者劉棠瑞先生來臺,劉先生之後作育英才,許多臺灣的植物分類學者如黃增泉、許建昌、廖日京、莊燦暘等都曾受及指導,本館可說是臺灣植物多樣性研究之濫觴地之一。

研究發展

臺灣雖地處熱帶與亞熱帶區,面積不大,唯地形起伏甚大,地勢錯綜複雜,故寒帶、溫帶、亞熱帶和熱帶氣候兼有之,多樣的氣候與地形環境,生養出多樣的植物物種與植被等資源,儼然如縮小版地球之姿。本館植物學門主要依臺灣各地區、海拔高度、種類等,對臺灣植物作全面性的調查研究,蒐藏與研究之範圍以傳統植物學領域之維管束植物(蕨類和開花植物)、藻類(海藻和微細藻) 及苔蘚植物為主,尤以豆科植物、菊科植物、蕨類植物、海藻與苔蘚之調查、採集與鑑定更為深入。本館附設有植物標本館,以Herbarium of Taiwan Museum (TAIM) 登錄於世界標本館索引 (Index Herbarium),以乾燥標本為主要收藏方式,其中有許多臺灣特有種標本、模式標本及新記錄種標本,除歡迎國內外學者專家蒞臨本館進行研究與交流,更積極將典藏資料整理成可廣泛利用的資料集,以符合三星等級的資料進行公開。

研究成果

透過生態調查、採集、攝影、鑑定等詳實記錄所進行的各類植物研究成果,則以學術論文進行發表,如多篇臺灣新記錄種植物、花部發育研究、臺灣植物標本收藏歷史及臺灣生態環境變遷之論述。此外也將相關資訊廣泛應用於藥用、觀賞、食用等應用主題展覽、教育活動、專題研討、圖鑑出版,或應邀至國內外相關學術單位進行專題演講或學術交流。其中國科會計畫成果「臺灣海藻資訊網」的原始資料為國際生物多樣性組織重視與利用,曾獲國際生物多樣性組織Algaebase重視,並納入其相關網站中,而本館出版的《臺灣的常見野花》、《臺灣的海濱植物》、《植物的魔法》、《種子美術館》、《孩籽•聽種子的故事》等科普書籍與展覽專書,亦多次獲得金鼎獎(政府出版品)及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等,都是植物科普教育及學習的有效資源。未來,植物學門除繼續從事臺灣植物多樣性之研究與標本蒐藏外,也積極規劃植物及標本數位典藏系統、臺灣植物花粉資料庫等計劃,期能提供更完備的臺灣植物資源以為國內外各方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