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康熙台灣輿圖

緣起

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的前身為人類學組,成立於民國51年,當時稱為「臺灣省立博物館人類學組」,但人類學組的人員編制與收藏品範圍卻淵源自日本時代「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高砂族室、南洋室與歷史室。因此,在此歷史淵緣之下,現在人類學門所涵蓋的藏品與研究的範圍,除了傳統人類學的民族學、考古學與體質人類學領域外,亦包括民俗學與歷史學等領域;若以區域與族群為區分,則包括了臺灣漢民族、臺灣原住民、東南亞、大洋洲地區各民族與北美印第安民族。人類學門的典藏品以質量而言,可說是國內同性質博物館中數一數二者。

研究發展

人類學門歷來對於以豐富館藏品為主軸的「物質文化」研究,及相關標本整理工作、展示教育活動極為重視,先後透過甚多區域性及主題性的研究及展示,呈現臺灣原住民多采多姿的文化風貌、東南亞地區獨樹一格的原始藝術、館藏精美的陶瓷品及書畫內涵以及臺灣本土民俗采風之趣味等,充份展現人類學門廣闊的物質文化研究旨趣。此外,人類學門亦不斷透過與友館、文化工作者之間的合作及交流,以擴展視野,相互激盪,共同為提昇博物館專業及文化建設紮根工作而努力。

視野

人類學門對於典藏品之管理亦極重視,以建立典藏品之完整分類系統、分類典藏制度為努力的目標,故不斷積極改善現有的設備與空間,迎向現代化博物館的步伐。因此,以典藏品基礎研究為核心,重視館際及社群間之合作與交流,並透過生活化的展示教育活動、典藏品的現代化管理,以突顯本館人類學典藏品的豐富內涵,樹立博物館人類學工作的廣闊視野,是人類學門長期發展的特色。同時,人類學門也將持續以這種全方位均衡發展的精神,為文化建設紮根的工作略盡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