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臺灣》是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第三部曲,藉由「自然臺灣」及「浮生臺灣」兩大展示主軸,以臺博館特有蒐藏或具代表性的標本為重心,展現臺灣的在地特殊性與歷史新定位,並強調人文與自然交融的新時代觀點,呈現臺灣環境樣態與歷史文化。《博物臺灣》常設展分為以自然為主題的「自然臺灣」及...
活動類型:展覽、本館、常設展
由於地理與時空因素,臺灣成為一個擁有豐富自然環境及獨特人文風格的寶島,從臺灣自然史與人文史的角度切入,本展分為六大展示單元:「石頭會說話」、「森林遊樂園」、「候鳥的小島旅行」、「小島的從前從前」、「海島的輪廓」、以及「生生不息」,藉由故事性的敘事、標本文物及互動裝置等多層次的感官展示,引導兒童體驗、...
活動類型:本館、常設展
以臺博鎮館三寶之一的「康熙臺灣輿圖」為藍本製作的「輿圖紀遊」3D動畫影片,以高質感動畫再現輿圖內的人文地景、城鎮特色與山川地形,還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呈現沉浸感十足的輿圖風景。康熙臺灣輿圖」是已知現存最早的單幅彩繪卷軸臺灣全圖,以中國傳統山水技法繪製,內容以寫實手法描繪出17z...
活動類型:影視音表藝、本館
受到廣大觀眾喜愛的「康熙臺灣輿圖」沉浸式3D動畫續集「北臺紀遊」隆重推出;以沈浸式環形劇場體驗,帶領觀眾進入三百年前的北臺灣,以3D動畫再現臺灣豐富且多樣的人文與自然景觀。「康熙臺灣輿圖」是已知現存最早的單幅彩繪卷軸臺灣全圖,以中國傳統山水技法繪製,內容以寫實手法描繪出1...
地點:臺博館本館3樓環形劇場
從館前路大門進入二二八和平公園,可以看到位於正門廣場東西兩側的戶外展示區。本區緊鄰館前路旁,分別是銅牛、民間石具以及老火車頭。銅牛廣場上的這對銅牛原為日本時期臺灣神社之遺物,1949年移置於現地。這兩尊銅牛彼此看似相似,實則於不同時間,因不同原因,由不同材質所鑄造。東側(近臺大醫院)的銅牛,係於19...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
「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首部曲—發現臺灣」是國立臺灣博物館(臺博館)21世紀以來首度推出的全新常設展,同時也是本館預定陸續推出的三場常設展中之「首部曲」。作為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的「首部曲」,本展覽將時間回溯至臺博館的源起,也就是一百多年前,當時稱為「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初創立的20世紀初,臺灣...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3樓
博物學家們一定有雙特別的眼睛,才能在細微事物中發現大道理。 噹!噹!噹!「發現臺灣小學堂」準備上課了~ 歡迎小朋友跟著我們,透過臺灣早期重要的博物學家的視野,發現不一樣的臺灣。什麼是發現,什麼是發明? 兩者的差異是什麼?透過學習博物學家的發現之道,以及認識臺灣歷史上四大博物學家,讓每位學員們上完...
活動類型:本館、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