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好奇與我們比鄰而居的麻雀、白頭翁、綠繡眼,每天都享用些什麼珍饈嗎?善用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發起的 FB「鳥類食性」社團,臺博展出8種「家門鳥」會取食利用的常見植物。仔細看,牠們的喜好似乎略有不同唷!
日期:2023-03-07 ~ 2023-05-21
活動類型:南門館、微型展、特展
恭喜發財紅包快來!為了喜迎兔年,身為由銀行變身的古生物館特別企劃春節暖身活動,邀請大小朋友用珍惜資源的心,打造個人專屬的金魚紅包袋,期待年年有餘,讓更多的Money 都 to You!🐟️🐟️🐟️【年年有魚Mo...
活動類型:古生物館、常設展、節慶活動
這是一個關於臺灣的人、土地與電力的故事。百餘年前,電力引進臺灣,一切的建設都象徵著文明與進步的現代化觀點,自此全島燈火通明、華燈絢爛。然而文明發展的光明背後,卻隱含著我們付出的許多成本,以及被忽略的幽暗。故事從早期畫家眼眸中對於「電」的風景描繪開始,進而闡述臺灣來電後的文明發展,從第一盞電燈亮起、電...
日期:2022-12-06 ~ 2024-06-02
活動類型:南門館、特展
臺灣山林的大規模採伐,始於20 世紀初期,為載運木材下山,在阿里山、八仙山、太平山及東部等林場,建造多條鐵道及索道等運輸系統。本特展邀觀眾一同深入山林,了解林鐵百年時光所蘊含的價值及意義,窺見林業發展、林鐵車輛與運材方式、林鐵聚落生活,以及生態與文資等議題。臺灣中高海拔地帶的山林雲霧中,有著深邃的巨...
日期:2022-11-29 ~ 2023-10-15
活動類型:鐵道部園區、特展
多數植物雖然無法移動,但為了保有族群的基因多樣性,有性生殖成為必要的策略,因此植物無不想方設法,將微小的花粉(雄性配子體)傳送到雌蕊柱頭上,以完成終生大事。其中,有一類植物是利用「風力」來執行這個任務,藉著風的力量讓花粉飄向遠方,而這些花粉以哪些主要的特徵來面對這樣的挑戰...
日期:2022-11-22 ~ 2023-02-19
今日我們已熟悉從手錶、手機得知幾點、幾分、甚至幾秒。但時間除了是測定工具上的數字,時間是什麼呢?我們是如何接受了現在的時間觀念與制度?本特展探討現代機械時間下的空間與社會秩序,人們在學習、工作、休息的新規律中,時間成為規範、道德與金錢,形塑出習於現代日常的我們。什麼樣的觀念、知識或建設...
日期:2022-11-08 ~ 2023-11-05
以「藏品與社群連結」為策展核心,透過百年前來自東南亞區域的藏品連結當代東南亞在臺社群,藉由「人與物」、「物與物」的對話,並與東南亞在臺移民工共同合作,聚焦東南亞地區的信仰、藝術、風土民情,以及跨越區域與文化差異的相遇故事。臺博館典藏的東南亞藏品相當豐富多元,包括爪哇/馬來克力士匕首、面...
日期:2022-09-27 ~ 2023-06-18
活動類型:本館、特展
王嘉祥老師不僅為國立臺灣博物館退休館員,亦為臺灣重要的甲殼類採集者暨分類研究先驅。較罕為人知的是,王老師最初曾短暫任職於臺博館植物學門,當時採集和研究累積的成果,也成為臺博館植物學典藏;後因館內業務調配,始開啟他的甲殼類研究歷程,長期以來致力於甲殼類動物的研究和知識傳遞,也為臺灣積累不少重要標本,堪...
日期:2022-08-23 ~ 2022-11-20
本展回顧二戰後臺灣「建築師」專業的形成與變遷。「誰是建築師?」出身、師承、技術流派迥異的建築家,不論是少數知名者或沉默的大多數,在政府主導的「建築師制度」下,一律被納入「建築師」的群像之中,憑著務實的建築技術,藉由建築設計改造實質環境,讓二戰後邁向現代化的臺灣城市與建築風貌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本特展回...
日期:2022-06-28 ~ 2022-09-04
儘管大航海時代距今已有600多年之久,但現今的航海技術與下潛能力,仍只能窺探到大海的一小部分。究竟水下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生物存在?恐龍稱霸於陸地的時期,曾有過許多龐然大物橫行於遼闊的水中,究竟牠們是何方神聖?歡迎來到《水怪─水棲爬行動物化石展》一探究竟。本展覽以時光機潛水艇造景意象,引領觀眾穿越時空...
日期:2022-06-21 ~ 202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