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是歷史上楚國的中心地區,近五十年來湖北省博物館等單位配合工程建設陸續發掘了一些重要的楚墓,出土了大批極具特色的楚文物。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和湖北棗陽九連墩一、二號楚墓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965年因興修水利,文物考古工作者發掘了位於江陵紀南城西北約7公里處的望山一號楚墓,出土文物400餘件。墓......
時間:2010-10-22 ~ 2016-12-31
展覽內容包括「時光的結構—藝術節的公共性基礎與想像」、「時光文本的流動—藝術在公共場域中的擴張與想像」、「時光的軟性滲透—公共經驗的體驗與塑造」、「時光的共築體驗—全民開竅人孔蓋創意徵件大賽」等單元,將三個月間《好時光公共藝術節》的多樣文獻,應用實體文件、模型、材料、創作手稿、藝術家訪談、藝術節影音......
時間:2010-10-12 ~ 2016-12-31
展覽主題分別為「探索.米秘密」、「印記.臺灣米」、「生活.樂食米」暨「百變.米包裝」,介紹包括稻種分類、稻株型態、臺灣水稻耕作方式、育種制度、稻米變白米的故事、米食古早在節慶中運用等內容,希望在面對生態優先、環保意識及糧食危機時,國人能因此學習如何尊敬土地,重視土地的生養休息及永續生命力的循環。
時間:2010-09-24 ~ 2016-12-31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子計畫二、數位內容公開徵選計畫」每年都會舉辦成果展此大型活動,將計畫成果藉由實體、書面及電腦展示等方式呈現予社會大眾,期能增加民眾對數位典藏的興趣以及認知,並推動學術研究與社會文化的對話與交流。今年度同樣透過各主題數位化成果影像,及實體展品等多元內容呈現,希望藉此紀錄台灣饒......
時間:2010-09-03 ~ 2016-12-31
展覽架構共分為「莫拉克颱風的緊急應變及救災」、「莫拉克颱風的氣象觀測及颱風造成災害」、「莫拉克大事紀」、「莫拉克颱風的災後重建」、「風災的預防及宣導」。內容包括莫拉克颱風路徑、雨量等科學觀測資料外,民間與政府單位針對莫拉克災害事件所進行的應變措施、災區受災狀況、救災動員、應變收容、與重建方針與配套措......
時間:2010-07-01 ~ 2016-12-31
本展展示五個連續相關的主題,從水裏上陸的過渡形態開始,解說為何自古以來人們就弄不清楚牠們。接著呈現兩棲爬蟲動物面臨的挑戰和適應,因為水和空氣的特性差異很大,導致兩棲爬蟲動物的運動方式、身體結構、攝食、生殖和呼吸方式都需要調整,才能適應陸上的生活。除了水陸的大尺度調適,同一類群的兩棲爬蟲動物在不同的生......
時間:2010-06-25 ~ 2016-12-31
展覽主題分為「從樟樹到樟腦」、「不是白色小丸子:樟腦是什麼」、「樟之煉金術:樟腦的製造與提煉過程」、「看看您身上有多少人工合成材料製品?」、「人工合成材料的先驅者:賽璐珞」、「白色的金礦:曾經無所不在、用途廣泛的樟腦」、「一片樟腦一滴血:樟腦與戰爭」、「世界第一、台灣樟腦:樟腦對世界經濟史與台灣歷史......
時間:2010-05-14 ~ 2016-12-31
虎的形象廣泛應用於文學、詩詞、歌賦、典故、藝術、民藝、戲劇之中,為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形象。虎的威猛形象使人們敬虎,視虎為吉祥之物,除祈福心理外亦具辟邪作用,如道教信仰有舉行安龍謝虎(亦或安龍送虎)的儀式,安龍神送煞虎在動土落成時作為護衛擋煞之用,祈求神龍能坐鎮保佑民安,而在建築過程中入侵的凶煞能......
時間:2010-02-06 ~ 2020-01-01
展覽七大主題包括「大武山上不可思議的太陽蛋」、「畫布上的歷史」、「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百步蛇和你想的不一樣」、「陶壺、琉璃珠、青銅刀」、「誰能打開巫師的封印」、及「記憶中的祭典」,以排灣族人的情感為出發,除令人驚豔的插畫裡描述迷人的故事外,亦同時推出有聲故事書及幻影劇場,透過神秘的古老傳說,讓......
時間:2009-12-23 ~ 2016-12-31
地狹人稠的台灣因面臨人為開發的壓力,熱帶或亞熱帶氣候加速地表岩石的風化和侵蝕,加上地震、颱風、豪雨所帶來的破壞力,常引發洪水、土石流的災害,每年政府與民眾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希望藉著此展的舉辦能提醒國人對於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認識台灣常見而不可避免的天然災害,進而能夠達到減災及預防的目的。
時間:2009-11-24 ~ 2016-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