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好奇與我們比鄰而居的麻雀、白頭翁、綠繡眼,每天都享用些什麼珍饈嗎?善用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發起的 FB「鳥類食性」社團,臺博展出8種「家門鳥」會取食利用的常見植物。仔細看,牠們的喜好似乎略有不同唷!
時間:2023-03-07 ~ 2023-05-21
電力,在當代你我的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每天的食衣住行無不仰賴電力的維持,彷彿是陽光、空氣、水般的生活元素,卻也因為太理所當然的存在而被忽略。事實上,這項能源在臺灣的發展與影響可遠遠超出你我的想像。百餘年前,電力引進臺灣,一切的建設都象徵著文明與進步的現代化觀點,自此全島燈......
時間:2022-12-02 ~ 2024-06-02
臺灣中高海拔地帶的山林雲霧中,有著深邃的巨木森林,涵養多樣的生態,也是開發者眼中蘊藏高價木材的寶庫。十九世紀末,臺灣總督府經過探勘和調查後決意開發,為能運送大量木材下山,因而興建林業鐵道。林業鐵道不僅在臺灣產業鐵道系統中呈現極為獨特的樣貌,也是許多人工作、生活的記憶軸線,與大時代的社會......
時間:2022-11-25 ~ 2023-10-15
多數植物雖然無法移動,但為了保有族群的基因多樣性,有性生殖成為必要的策略,因此植物無不想方設法,將微小的花粉(雄性配子體)傳送到雌蕊柱頭上,以完成終生大事。其中,有一類植物是利用「風力」來執行這個任務,藉著風的力量讓花粉飄向遠方,而這些花粉以哪些主要的特徵來面對這樣的挑戰......
時間:2022-11-23 ~ 2023-02-19
什麼樣的觀念、知識或建設發展構建了臺灣現代性?臺博館延續2020年〈異論現代:1935年臺灣博覽會〉特展的主軸,以「異論現代」為核心,將現代性視為人對生命價值與意義的不斷質疑與思索的過程,與觀眾一起反思今日對於「進步......
時間:2022-11-07 ~ 2023-11-05
臺博館典藏的東南亞藏品相當豐富多元,包括爪哇/馬來克力士匕首、面具、皮影與木製戲偶、甘美朗樂器模型、生活器具、錢幣與風俗明信片等。這些來自東南亞的藏品是臺博館獨具特色的蒐藏,代表著百年前對於東南亞區域經貿、文化......
時間:2022-09-21 ~ 2023-06-18
王嘉祥老師不僅為國立臺灣博物館退休館員,亦為臺灣重要的甲殼類採集者暨分類研究先驅。較罕為人知的是,王老師最初曾短暫任職於臺博館植物學門,當時採集和研究累積的成果,也成為臺博館植物學典藏;後因館內業務調配,始開啟他的甲殼類研究歷程,長期以來致力於甲殼類動物的研究和知識傳遞,也為臺灣積累不少重要標本,堪......
時間:2022-09-16 ~ 2022-11-20
本特展回顧二戰後臺灣「建築師」專業的形成與變遷。1971年《建築師法》於臺灣公布施行,賦予建築師獨立而完整的專業身分。但在這之前,「建築師」被納入「技師」的範疇,與土木、營建等專業者之間的界定模糊。從&......
時間:2022-06-28 ~ 2022-09-04
本展覽以時光機潛水艇造景意象,引領觀眾穿越時空,回到史前世界尋找遠古水怪,探訪水棲爬行動物家族。從認識「海爬大家族」談起,認識牠們的來歷,接著從「蜥鰭類群」、「海龍類群」、「......
時間:2022-06-21 ~ 2023-05-21
#今天來點防疫茶因應新冠肺炎的全球盛行,人們會飲用「防疫茶」來預防新冠病毒的感染,常見的配方包含黃耆、桂枝、桑葉、薄荷、魚腥草、薑、紅棗、甘草等藥材。防疫茶雖然屬於日常茶飲,但飲用過量還是可能有腹瀉情形,應當要適量飲用。防疫茶所使用的藥材也多利用於生活當中,像是可作為食材或藥膳提味的紅棗、薄荷、薑、......
時間:2022-05-24 ~ 2022-08-21